狗狗疫苗失效的原因
狗狗疫苗失效的原因
狗狗已经注射过疫苗了,为什么还是染上了本应在免疫范围内的疾病。
不容否认,注射疫苗的确是预防狗狗传染病的好办法,但实验证明,疫苗的保护率为90%~95%,并非百分之百的绝对保险。
犬疫苗的功能失效有可能是如下原因:

一、犬抗体不足。
注射疫苗后能否预防疾病,取决于疫苗能否刺激狗狗产生抗体,以及抗体的多少(用滴度表示)。
一般认为,血清抗体滴度大于每毫升10个国际单位时,才能预防传染病。
约有30%的狗注射疫苗1个月后出现抗体,完成全程注射1个月后,抗体达到最高水平。
因此,在完成全部注射前,抗体未产生或滴度比较低时,仍有感染疾病的可能。
在这段时间里,狗狗们仍须得到其他密切的预防措施。
据研究,狗狗对疫苗产生抗体滴度的高低可分为四组:
1、无反应组,约占注射数的5%。
狗狗对疫苗无反应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遗传因素。
注射疫苗产生抗体的能力是由Ⅱ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控制的,属于显性遗传。
2、低反应组。
注射疫苗后产生血清抗体的滴度小于每毫升10个国际单位的,约占注射数的10%。
这与遗传、年龄大、肥胖、免疫抑制、免疫耐受等因素有关。
3、中反应组。
注射疫苗后产生血清抗体的滴度为每毫升10~100个国际单位的,约占注射数的65%。
4.高反应组。
血清抗体滴度大于每毫升100个国际单位的,约占注射数的20%。
无反应组和低反应组的狗狗仍有可能在注射疫苗后得传染病。
二、犬注射疫苗前已经感染病毒。
即使注射疫苗前给狗狗做了检查,各项指标正常,仍有可能因处于发病的潜伏期而检查不出来。
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血液中的病毒有效,对已经进入细胞的病毒无效。
所以,如果注射疫苗前已经感染了病毒,则注射疫苗无效。
三、疫苗保存不当。
疫苗不宜冰冻,冰冻可破坏其结构。
37℃保存不宜超过1个月,4℃保存不宜超过1年。
保存时间过长,免疫效果会降低。
家用冰箱冷藏室保存即可。
四、使用不当。
疫苗不宜在臀部注射。
臀部脂肪组织多,免疫活性细胞少,注射后产生的抗体滴度低,抗体下降速度快。
五、病毒的变异。
即使注射疫苗产生了高滴度的抗体,少数狗狗仍有得病的可能。
这是因为病毒可以发生变异,而现有的疫苗是针对正常病毒。
如果病毒表面抗原发生了突变,注射疫苗的狗狗不幸感染了这种变异病毒,就仍有可能得病。
六、健康状况不佳--例如寄生虫未清除干净、有高烧等,造成免疫失败。
七、注射时机不对--多半是太早,在移行抗体还很多时注射,一部分抗原就被抵消掉,当然能产生的功能就大打折扣。
或未遵照医师嘱咐补强一一超过一年以上仍未追加,当然仍有可能感染,因为疫苗效果只能维持一年。
八、个别犬只本身的免疫系统不健全
九、有其它正在使用某些药物时
无疑地,免疫是狗狗健康的基本保证,也是每个狗主的基本义务。
既不该认为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更不该因为免疫后还是得了传染病,就干脆不给狗打疫苗。
完成疫苗后应进行全套检查。
如没有产生抗体,还应重新接种疫苗。
为了提高免疫成功的几率,有些专家认为,补充锌、IL-2或胸腺素有可能增加抗体滴度,不妨一试。
狗狗死后会不会怪主人
不会怪主人的。
狗狗死后不会再有意识,因此,也就不存在怪主人的情况。
当狗狗死亡后主人应妥善处理狗狗的遗体,如果主人家周围有森林并且狗狗是自然死亡,那么就可以在森林中挖一个深一点的坑然后将狗狗深埋即可。

但是如果主人家在城市并且狗狗是患传染性疾病死亡,那么建议直接联系专门处理宠物遗体的单位,对狗狗的遗体进行火化处理,这样可以防止传染源继续传播,做到无害化处理,并且要对家中及狗狗生前的用品进行彻底消毒、通风,在之后的1至2年内都不建议主人再次饲养其它宠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