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龟混养误区
宠物龟混养误区
我们知道每种宠物都有自己的习性以及性格,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宠物都适合放在一起饲养的。
有的主人怕自己的宠物龟会感到寂寞,往往会同时将几只乌龟放在一起饲养。
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提倡,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它们各自的习性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们就要说一下宠物龟混养误区有哪些。

1.把不同大小的龟龟一起混养
不要把不同大小的龟龟混在一起饲养,尤其是成年的龟龟与幼体。
幼体比成体需要更多的额外照顾;
乌龟是没有家庭观念的,成体并不会负起养育幼体的责任,而只会视幼体为比自己细小的个体。
在陆栖龟类,大的个体会爬在小个体的背上,有时会造成肉体上的伤害,而且,大的个体往往会掠夺到更多的食物。
至于水栖龟类,大的个体更会视小个体为食物啊!要避免潜在的灾难,相同体型的龟龟可以暂时混养,不同体型的切记要分开饲养啰。
2.把不同品种的龟龟混养
如果你拥有不同品种的龟龟,切勿把它们混在一起饲养,每一个品种的龟龟应该饲养于个别的饲养箱内。
不单只因为不同品种的龟龟需求不同的住所、环境、温湿度、营养需要等等,而且不同品种的龟龟身上可能带着对本身无害但对其他种属有害的病菌、寄生虫等祸害。
再者,有些品种的龟龟比起其它品种来说是比较外向的,更会欺负那些较为内向及胆小的乌龟。
宠物龟最佳的饲喂频率
一直以来都有个疑虑,我们应该多久喂一次龟龟,既可以保证既营养充足,消化吸收充分,又不至于过剩。
为了这个疑虑,我特意进行了一个简单的test。
其实内容很简单,就是摸清龟龟的消化排泄周期,然后辅以相对合理饲喂频率,并观察在这段频率下龟龟的生长状况。

方法大致描述如下:
用胡萝卜作为测试食物,因为胡萝卜不好消化,会出现在粪便中。
这样记录进食胡萝卜后出现在粪便中所间隔的时间就是龟龟大致的消化周期,开始test前先保证龟龟肠胃尽量排空。
第一组:饲喂少量胡萝卜丝和甘蓝,之后不饲喂,短时泡水补充水分,直至粪便中可见未消化的胡萝卜颗粒,记录时间和粪便形态。
结果:时间从5天到10天不等,平均周期大约为7天,粪便很硬,消化充分。
第二组:饲喂如上食物后隔天饲喂,短时泡水补充水分,直至粪便中可见未消化的胡萝卜颗粒,记录时间和粪便形态。
结果:时间大致3天左右,粪便成型且消化充分。
第三组:饲喂如上食物后天天足量饲喂,短时泡水补充水分,直至粪便中可见未消化的胡萝卜颗粒,记录时间和粪便形态。
结果:时间大致1至2天,粪便不成形且消化并不充分。
每个个体单纯摸索消化时间我大致做了将近10组数据,而且我的龟龟肠胃健康,排便很有规律,所以需要肯定的是,三种喂食方式都没有打破原有的排便规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饲喂过于频繁,消化情况便会大大折扣。
其次,我们有理由猜测,那些成型的粪便,是消化更加充分的产物。
所以一个合理的饲喂周期,应该是和个体的消化周期相关系的。
频繁饲喂真的未必是好事,一方面吃的太多会加重内脏的负担,另外饱食终日的生活习惯会令个体的运动能力下降。
让个体时常保持饥饿感一方面能很好的刺激个体运动,另一方面也保证了食物在肠胃内的充分消化和吸收。
结论:亚成体和成体陆龟采用隔天喂食的原则,幼体仍然天天喂食。
补充:喂食的量也是个很重要的考量,基本上菜量建议以个体在半个小时内能吃完为准,偶尔可以多些,但最多也不要超过50%。
诚然,看着自己的宝贝大快朵颐是件很爽的事情,但很多时候,适可而止恰恰可以保持这种状态。
一句话总结:养龟,饿着总比撑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