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鹦鹉白点病的防治
血鹦鹉白点病的防治
一、鹦鹉鱼白点病的治疗
1、先停食4~5天:
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2、保持恒定水温:应该保持恒定的水温,减少水中的污染,防止小瓜虫的产生。
3、初期水温提高:当发现鹦鹉患上白点病,初期可以将水温提高,破环小瓜虫繁殖生长的环境,让小瓜虫自己灭亡。
4、甲基蓝结晶粉:水中释放少量的甲基蓝结晶粉,是整个水质变色即可,可以很好的消灭小瓜虫病原。
5、移除缸中水草: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6、加强饲养管理: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二、血鹦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1、细菌性疾病:大致以鳃的溃烂与体表的损伤最常见。
症状是鱼只的活动力降低、食慾不振、呼吸急促等,这时的鳃其实已经严重告急,但是外表却还是看不太出来,惟独将鳃盖掀开检查,方能看到溃烂的组织。
2、防治的方法:在治疗和预防可用抗生素治疗,一般治疗烂鳃的药水可做简单的预防与防治。
3、真菌性疾病:这类疾病主要以霉菌为主。
一般鱼只被真菌覆着,大都是生长在体表,此时鱼只会有磨底砂或缸壁的动作。
4、防治的方法:一般以治疗水霉菌的药水就能简单的预防与治疗了,不过只要给予良好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反而能减少真菌的问题。
5、寄生虫性疾病:在水质极差的水族缸中会有寄生虫疾病发生,主要以白点虫、鞭毛虫为主。
6、防治的方法:一旦身上寄生虫过多,血鹦鹉会逐渐变瘦、体色褪色,不过一般寄生虫疾病比较好治疗,只要来个药水浴,辅以市售的治白点虫病药水,白点虫自然就药到病除了喔!
血鹦鹉的繁殖
血鹦鹉的繁殖,血红鹦鹉是红魔鬼的变异种。
其身短,头短,背高,腹圆,体幅宽厚,长10余厘米。
背鳍大于臀鳍,后端尖形长及尾鳍。

尾柄短,尾鳍截形。
有张鹦鹉式的嘴脸。
体色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灰色、灰白色、粉色、橙红色,咸鱼为血红色。
其体态笨拙,但满身红艳喜气,却也讨人欢喜。
血红鹦鹉对水质不苛求,比较喜欢弱酸性软水,水质清新,光照充裕。
喜食动物性活饵料。
性情温顺,可以混养。
繁殖特点:
雌鱼体色较淡,腹部溜圆膨大。
用弱酸性软水、老水,水温26~28℃。
雌鱼爱产卵于陶盆壁上,故设倾斜倒置陶盆为卵床。
受精卵经1天半左右孵出仔鱼。
捞出亲鱼。
血鹦鹉鱼虽然能能给产卵,但不会孵化。
因为血鹦鹉鱼是两个种类的鱼杂交而来,就好像是驴和马交配后产生的后代,是没有生殖能力的。
母鱼就算产卵也无法孵化。
但是如果有兴趣,坚持想繁殖血鹦鹉,可以试试增加几条寿星、红魔鬼、紫红火口等,也就是为母鱼准备红魔鬼、寿星、紫红火口等的公鱼,这样一来说不定就可以繁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