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七种常见病的症状及治疗
鹦鹉鱼七种常见病的症状及治疗
一、白点病
病原体为小瓜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症状和为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後白点布满全身。

可以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
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癒。
或者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鱼在盐中浸泡24小时,数日後就能见效。
二、黑斑病
鹦鹉鱼受到惊吓也会出现黑斑,一段时间后会消失的。
鹦鹉喜欢老水,如果刚换水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水质不适的原困。
一般水质不好才应该换水,水质不适的话应该马上把水换了,重新调节好水质,水质要与以前相似。
红鹦鹉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黑斑,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减褪。
我以前的一条也是这样,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三、头洞病
鹦鹉爱出头洞,表现在面部、鼻子周围有不规则的小东,一般是细菌感染造成,初期加大换水,老三样的办法。
如果不见好转,那就捞出来,吧脓挤出去在上些黄粉。
四、肠炎
腹部明显变大,肛门外突红肿,有白便现象。
一般是不干净的饲料造成。
解决方法时停食、老三样,或者用诺氟沙星搬入饲料每天喂一次。
五、原生动物寄生
寄生者为纤维虫中的白点虫,这类的单细胞寄生动物会在水温变化剧烈的秋冬和春夏交替时发生。
除了在体表形成相当密集的小白点之外,会并发相当多种的细菌性疾病。
可以使用老三样或者高锰酸钾浸泡进行治疗。
六、水霉病
鹦鹉鱼表现前期为擦蹭缸体,后期鱼体长出白色纤毛装东西。
一般是水温过低、细菌入侵造成的。
建议老三样或者甲基蓝药浴。
七、鱼伤成肤霉病
当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
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
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也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想要饲养出健康漂亮的鹦鹉鱼就要注意饲养中的日常料理,鹦鹉鱼不会说话,身体不适会通过游姿等行为告诉你,这时候就需要主人日常多观察来发现了。
不论是什么鱼病,越早发现并治疗治愈率就会越高。
鹦鹉一次下几个蛋
鹦鹉一般一次能下四到七个蛋,孵化二十天左右主人们就可以看到破壳而出的小鹦鹉了。
在它们性成熟后,它们会进行踩背。
踩背成功后,一周左右它们就可以生产下蛋了。
在它们生产下蛋期间,主人们尽量不要过多打扰它们。
这个时候的它们更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让它们受到惊吓。
虎皮鹦鹉怎么可以睡觉
虎皮鹦鹉睡觉只会站在鸟架上睡觉,这是鸟类独有的睡觉姿势,也是为了方便鹦鹉在夜晚警惕天敌。
鹦鹉睡觉的姿势也可以看出来鹦鹉的睡眠情况。
当鹦鹉一条腿独立,另一条腿蜷缩着放在腹部前。

脑袋朝后仰,鸟喙和半张脸埋在翅膀里面,这代表着虎皮鹦鹉进入到了深度睡眠。
当鹦鹉一条腿独立,另一条腿蜷缩着放在腹部前。
脖子微微缩起来,眼睛紧闭,整个身子往前略倾斜,这代表着虎皮鹦鹉处于浅度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