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需要补充维生素吗
观赏鱼需要补充维生素吗
维生素对于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可以给予我们身体所需的能量,维生素不仅适用于我们人类,对于观赏鱼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观赏鱼缺乏维生素,会导致发育缓慢、免疫力下降等症状,所以要适当的给观赏鱼补充一定的维生素。
一、维生素的获取途径
1、因为多数维生素在鱼体内不能合成或不能足量合成。

因此需要不断从饲料中获得。
饲料原料中含有部分维生素,但由于贮存和加工都会有较大程度破坏,而且配比也不能完全满足鱼类生长的需要。
2、在低产和粗放式养殖中鱼类可以从饵料生物、混合饲料或单一原料中获得所需要的维生素。
但随着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鱼类的养殖环境会变差,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对鱼产生的应激作用会加强,高密度养殖使鱼类疾病的易感性和传染性加强。
重要作用:
维生素的功能就不仅仅是满足鱼类的生长需要,而且具有抗应激和免疫功能二并且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与饲料是成反比的。
饲料系数越低,则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是一定的。
例如在饲料系数是2的饲料中的维生素含量应是饲料系数为5时的2.5倍。
这样才能使所摄食的饲料中有同样含量的维生素。
这就是集约化养殖为何要额外添加多维的原因之所在。
养鱼场鱼类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可分为:
超量、免疫增强量、最大生长量、最低满足量、缺乏量5种需求。
怎么理解这几种阶段的含义呢?通常的维生素预混料只是达到最低满足量,至多只达到最大生长量。
当鱼类受到不良环境的刺激或遭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时,就会发动免疫机能去抵抗。
这样就会消耗部分维生素用于免疫机能的反应。
造成维生素间接缺乏症。
因此,高密度养殖及养殖环境较差的池塘,对维生素的需求量会更高。
如果我们将某些维生素的含量加至免疫增强量的范围,则可以克服高密度养殖所带来的一些对鱼类不利的因素,以保证健康养殖的顺利进行。
但如果维生素超量使用也会造成浪费及维生素中毒症。
二、维生素可能引起的病症
1、vb1缺乏可导致鱼类平衡感觉丧失,体色黑化等症状。
2、vb2缺乏时可导致鱼类水晶体混浊和烂鳍症的发生。
有报道认为牙鲆的白化症与vb2的含量有关。
3、vb6缺乏时,可导致鱼类发生痉挛和游泳异常等神经性症状。
还可导致脊椎弯曲。
另据报道,vb6和蛋白质的平衡受到破坏时,鱼类抗病能力下降。
4、vc又称抗坏血酸,当它缺乏时,可引起鱼类脊椎异常,出现脊椎弯曲症。
vc与骨胶原和性腺甾醇激素的生物合成有关,因此它对鱼类性腺发育、产卵和孵化率的提高,以及抑制脂肪的过氧化返应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还有利于缓解各种应激状态,提高抗病力和免疫力的作用。
vc与几个质的合成有关,vc参与甲壳类蛋白和苯醌的交联作用,以形成甲壳最外层的硬化层,因此对虾在缺乏vc时会发生黑斑病及黑鳃病。
如果在防治虾类黑鳃病时,在饲料中添加0.1%的
vc,可防止病情进行发展。
5、va缺乏时,出现典型症状为眼睛出血、眼球突出、鳃盖异常。
但va过剩时,亦可导致虹鳟、真鲷、牙鲆等的仔、稚鱼出现骨胳等的异常症状。
6、就vd而言,因为鱼类可通过鳃直接从水中吸收钙,故目前研究尚欠缺。
但据报道,有学者用缺乏vd的人工微粒子饲料饲养香鱼的仔鱼和稚鱼,可观察到各种各样的畸形鱼。
7、ve是动物体内主要的抗氧化剂,当它缺乏时,可出现各种缺乏症,但主要症状明显,鱼体脊背瘦弱。
在病理上称之为“营养性肌病症侯群”。
这是因为鱼类摄食了含氧化脂肪的饲料,导致氧化脂肪中毒和ve缺乏而引起。
严重时,还可出现脊椎弯曲。
研究发现ve与鱼类的免疫应答、应激能力等有关。
当饲料中ve缺乏时,导致鱼类抗病能力明显降低。
8、烟酸又名尼克酸,当饲料中缺乏时可导致鱼类皮肤出血,死亡率增加。
9、泛酸亦称遍多酸,当它缺乏时,可导致鱼类鳃片出现棒状化病症。
维生素的获取途径大多是从食物中获取,所以当你发现家中的观赏鱼有缺乏维生素的情况,可以从食物方面为观赏鱼补充适当的维生素,维生素过多过少的补充都是不利的,所以要注意量的把握。
海水观赏鱼感染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海水观赏鱼现在已经逐步的普及到很多爱鱼的养殖者家中,每个饲养者都希望家中的海水观赏鱼可以健康成长,但是有时候海水观赏鱼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生病,而要治疗这些疾病首先要了解海水观赏鱼感染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一、环境因素水质海水水族箱以PH值8.2为最理想,但是,鱼类在游动时不断地呼出二氧化碳,加上细菌的氧化作用,很难在水族箱里培养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发生同化作用的海藻,所以海水都会有逐渐酸化的倾向,我们要经常测试PH值,迅速得知PH值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养太多鱼,不断地把氧气送进水里,并且将二氧化碳排出,以生苔代替水族箱中的海藻。
另外,如果氨气或亚硝酸增加太多,鱼的呼吸会加快且不规则,身体颜色逐渐改变,食欲也减退,像生病一样。

必须找出原因,加以改善,不然鱼很容易致病而死。
水质好坏是海水观赏鱼健康成活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抽换海水与去毒的工作。
此外,海水温度、密度、气氛等均会引起鱼的疾病。
还有必须考虑海水过滤系统硝化功能是否已建立,这些都会导致水质不良而使鱼类致病。
二、鱼的饲养密度
1、缺氧:
饲养密度太高,鱼的呼吸作用,消耗水中大量氧气,加上水中大量有机物聚积,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鱼浮在水面呼吸,时间长了会使鱼类死亡;
2、水质恶化:鱼的饲养密度高,必然使残饵、排泄物增多,过滤器负荷增加。
当其超载至不能胜任过滤工作时,水质会急剧恶化,鱼的疾病增多,时间稍长,会造成鱼的死亡。
3、气温变化气温变化太大,骤冷骤热,也是鱼致病的原因。
三、感染
1、引入新鱼海水观赏鱼在转运的过程中,由于包装条件不良,会造成它们体质虚弱,而且运输中温度差异大,加上外来的刺激因素,导致它们在进入一个新环境之后很容易感染疾病。
2、外伤某些鱼类不宜共养,否则会打斗而受伤,感染疾病。
致病原因----营养不良鱼类与其它动物一样,需要各种营养,饲养中的珊瑚礁鱼往往因营养问题而发生多种疾病:
1)脂肪性退化症:大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鱼类身上,鱼体过度痴肥,体内积聚大量脂肪,妨碍内脏正常的机能;
2)营养性白肌症:以幼针发生较多,原因是在饲料中放入过多的高浓度鱼肝油,使鱼类肌肉退化变形而死亡。
3)维生素A缺乏症:鱼肉内存在一种破坏维他命A的酶,如以大量的鱼肉为饲料时,会使鱼类发生贫血而引致死亡。
营养不良造成的营养障碍,目前仍无适当的治疗方法。
唯一的办法是供给多种不同的食物,避免营养不良。
海水观赏鱼和淡水观赏鱼相比较来说,海水鱼会比较难养一些,因为海水鱼对于水质、水温的要求比较高,很可能因为水质的原因导致海水观赏鱼疾病或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