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养殖的温度要求
热带鱼养殖的温度要求
我们都知道温度对于热带鱼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条件,热带鱼对水温的要求特别敏感,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控制好饲养热带鱼的温度呢?
热带鱼生活的水温一般在20~30℃为宜。
但不同种类的热带鱼对水温要求也有差异。

如孔雀鱼、红剑鱼、黑玛丽等鱼种可以忍耐10℃左右的水温而不死亡,而燕鱼、虎皮鱼等水温低于18℃时就会死亡。
绝大多数热带鱼对水温及其敏感,水温变化±2℃与就会得感冒,水温长期上下波动不稳定,鱼就会患各种疾病,因此,要尽量地保持水温的恒定。
水温也不能过高,水温高水中的菌类会繁殖过快而影响水质。
大多数鱼生活的正常温度在20~24℃为宜,繁殖水温在25~28℃为宜。
控制水温常用两种方式,分为自然控制和人工控制。
自然控制就是将鱼缸放置在朝阳的房间里,让鱼缸接受阳光,以增加水温。
鱼缸体积的一些水温变化相对小一些,反之,鱼缸小水就少水温变化就大,在房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让鱼缸大一些为好。
人工控制水温主要是利用火炉、火炕、暖气等加热措施来加温,近些年市场是用电加热的器具不断增多,是一种较好的加热方法,多数产品具有自动控温功能,应该优选此类产品。
鱼需要一直打氧吗
斑马鱼要不要一直打氧,要看饲养的密度。
如果饲养的密度偏高的话,就需要一直打氧。
因为密度过高,水中的溶氧量就会急剧减少。
饲养者就需要一直开着氧气泵,才能保证水中的氧气充足。
如果饲养的密度较低或者是水体较大的话,饲养者不需要一直给它们打氧。
因为水体较大,水中有足够的氧气让它们吸收,饲养者再定期换水的话,就能保证氧气充足。
饲养者平时可以每天打氧2-3个小时,打氧的时间最好选择白天。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它们的氧气充足,还可以避免打氧时的水流影响它们休息。
鹦鹉鱼身上有白点
鹦鹉鱼身上有白点,是因为鹦鹉鱼患了白斑病导致的,这个流传性是很广泛的需要及时的治疗。
白点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发生的最适水温是15~25℃,在20~25℃最易感染宿主,但在低水温如1℃也可以感染,在30℃以上虫体不能发育。

鹦鹉鱼身上有白斑的症状:
鹦鹉鱼感染白点病早期,病鱼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中期,病鱼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病鱼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最后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鹦鹉鱼身上有白斑怎么办?
1、物理治疗: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其从鱼体表面脱落。
2、治疗药物
①百分之五的盐水浸泡数天。
②百万分之二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
③百万分之零点零五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
④百万分之二的28~30℃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
⑤百万分之二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
⑥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在给鹦鹉鱼治疗,需要掌握好治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