鳚科海水鱼饲养方法
鳚科海水鱼饲养方法
鳚科鱼类住在岩礁或珊瑚礁潮间带,身体呈长条状,眼睛接近头顶上方,嘴角上扬,仿佛在微笑,而且同样会以跳跃的方式行动。
不过,鳚的身体稍微侧扁,而且只有一个背鳍,部分种类还有头冠。
鳚大多没有鳞片,或是仅有变形的鳞片。

鳚科最大体长
54cm,多数在15cm以下,它们一般体型都不大,只有
七、八公分左右。
鳚科有53属约345种,它们体椭圆形或鳗形,前部略侧扁,向后渐甚侧扁。
体无鳞或具小圆鳞;
侧线1条、多条或无。
背鳍延长,一般鳍条多于鳍棘,背鳍具易弯曲的棘,胸鳍多不分枝,尾鳍与背鳍、臀鳍相连。
乌喙骨退化,前鳃盖骨也退化。
头部有形状不一的触角状皮瓣。
属于底栖性的鳚科成鱼,由于不需要经常控制浮沉,所以没有鳔的构造。
一、斑节鳚
斑节鳚身体布满垂直的条纹,或者也可说,黄色和红棕色垂直交替。
非常适应在水族箱中生活,新手和老手都适合饲养。
150升或更大的水族箱饲养,提供岩石和足够的活动空间。
除了对体形和大小差不多的鱼比较凶猛,总体来说性情很温和。
最好单独饲养,除非饲养在足够大的水族箱中或成对饲养。
喜欢在岩石上跳来跳去寻找微藻食用,据说会啃食小水螅体硬珊瑚及贝类。
饲养在有足够微藻的水族箱将会很容易,如果食物不够,可以追加一些植物性饵料。
二、万那度虾虎
万那度虾虎雄鱼通常比雌鱼大,当发情时,颜色会有所改变。
需要良好环境的20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提供充足的岩石供其觅食和躲藏,有微藻的活石是最好的选择。
不像其他鳚科鱼,它还可以饲喂各种切碎的肉类食物,像贝肉、虾肉及冷冻食物,微藻和蓝绿藻也吃。
如果想在同一缸多饲养几只,同时入缸。
否则,它们之间很容易发生冲突。
三、澳洲凤鳚
澳洲凤鳚身体是暗褐色带有白色斑点,胸鳍和尾鳍为黄色
15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岩石会利于饲养这种鱼。
很温和,除了对与它体型类似的鱼。
最好单独饲养,除非缸足够大或是一对。
喜欢在岩石上取食微藻类。
如果缸的状况良好,缸里的藻类一般会满足它的需要。
如有必要,可以追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像螺旋藻、海藻等。
四、金黄鳚
金黄鳚很美丽,身体呈金黄色,嘴部带有蓝色,眼睛镶有亮蓝色边。
它们游动时像鳗鱼一样。
15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提供足够的石头供其栖息。
有时会骚扰滤食性鱼类及虾虎。
大的水族箱可以饲养多些。
可以提供各种动物性饵料,像切碎的贝肉、糠虾及富含营养的海虾,植物性饵料、微藻类及螺旋藻。
五、色虾虎
色虾虎也叫双色古
B、橙尾古
B、二色无须鳚、双色鳚。
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鱼体前半部分是蓝色到暗褐色,后半部分是暗橘色。
公鱼通常比母鱼大些,颜色有个变化过程,在繁殖期会出现蓝色。
喜欢栖息在岩石裂缝中或岩石底部,双色鳚需要150升的水族箱,分散的石头供其栖息和躲藏。
双色鳚是否会对缸中的无脊椎动物有攻击行为这个问题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一部分人认为它对虾虎之类的鱼有攻击行为,一部分人则不这样认为。
一部分人认为它对无脊椎动物很友好,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它吃它们。
最好的办法是刚入缸时仔细观察,它是否有攻击行为,这可能跟个体有关。
食物包括植物性饵料,包括冰冻的和干的蓝绿藻。
可以帮助控制水族箱中过度生长的藻类。
怎么养好一缸较小海水鱼
怎么养好一缸较小海水鱼,
第一步:
了解较小型海水热带鱼(简称小海水鱼)品种名称和颜色、形态等。

可先从资料了解鱼习性等,再对照实物(该种鱼)进行认识。
一般成鱼体长在15厘米左右的海水鱼,都可以认为是较小型海水鱼。
而成鱼体长超过15厘米的海水鱼,其幼小鱼阶段往往(有1-2年)体长不足15厘米。
这两者(体长不超过l5厘米)统称较小海水鱼。
当然。
,如果暂时购不全或购不到满意的较小型海水鱼,而较大型海水鱼的幼小鱼又较满意,则可以先养若干条较大型海水鱼的幼小鱼,待它们长大后再作调整(如嫌鱼体太大可送亲友或转手,但也可以再购置一个较大鱼缸)。
一般认为,最好不要购买成鱼体长很大的海水鱼种类(体长超过30厘米),因其幼小鱼长得快,你很快就得考虑调整问题。
第二步:物色鱼缸。
商品较小海水鱼的体长多为5-10厘米。
养较小海水鱼的鱼缸可以是中型缸、小型缸和微型缸,但因一般较小海水鱼的规格较普通淡水鱼大且价高些,而缸越大,水的稳走性越好(海水的补充与更换一般较淡水麻烦),因而养较小海水鱼提倡用过滤系统健全的小型缸或者中型缸(满装水量为62.5-125千克或125-250千克)。
第三步:选购喜欢的鱼缸。
至少要先购买1台充气泵、1条加热器(水温低于25℃时要开启)、1个由潜水泵带动工作的过滤设备(中型缸要带喷气嘴的,小型缸如果养的鱼较多则也要带喷气嘴)或1个密封过滤箱(一般较少用过滤盒之类小型号的)、1个水下用的温度表、1个长方形捞网,还要购买够铺缸底厚5-8厘米的珊瑚沙或相当于此量的珊瑚礁石、螺贝壳等物作为增面物(增加海水与缸内物品的接触面积,以利于培养有益微生物)。
购买海水加适量浓缩海水,或者不直接购买海水,而购买海水盐或人造海水晶等自己调配。
购买1根海水密度(比重)测试管,及抽水添水用管等辅助物(包括海水测试剂等)。
注入水后,如果测得缸中海水密度偏低,则缓缓添加海水盐等,直至水的密度达到1.022-1.023(普通海水鱼较适合的范围)为止。
如果密度稍高些,可添加少许洁净淡水。
尤其应该注意,调配海水时盲目添加海水盐等,会造成大浪费。
最好要经计算后确定海水晶和淡水的量,再称取调配,如此可一步到位。
配好海水,即可开充气泵进行充气。
次日添加商品硝化细菌,或者添加少量养鱼状态良好的缸中珊瑚沙、石或几升该缸水;
然后按每100千克水量加入捣烂的5厘米冷冻淡水虾(无淡水虾时用海水虾)2只,或长6-7厘米淡水虾1只;
1天后稍微搅动一下珊瑚沙、石,次日把过滤槽开动起来。
也可以不用虾(嫌麻烦),在注入水的次日先开动过滤器,添加少量硝化细菌,在放鱼的前l天再加足量硝化细菌。
第四步:若用虾肉培养硝化细菌,则待过滤培养活菌7天后,打开水质测量测试盒,按说明书所述方法测量水中的氨和亚硝酸盐。
如果偏高,应加入硝化细菌等再培养几天。
若不用虾肉培养,则只能先放几尾耐粗放鱼,即先放几尾“闯缸鱼”。
还要进行酸碱度(
pH)的裣测调整。
第五步:起始阶段的管理。
鱼人缸后第二天开始投喂,每天1次,量宜10分钟内吃完。
两周后再适当增加(可参照小型淡水鱼的管理原则),只增加投喂的量,而次数不可多(1-2次)。
量喂多了对于刚启动不久的养鱼缸来说,将是沉重的负担,有可能导致坏水(又叫“反水”,指氨、亚硝酸盐等废物含量剧增)死鱼,因此,20分钟后应清理去未吃完之饵。
第六步:正常阶段的管理。
(1)投饵。
一般1天投饵1-2次,尽量做到定时、定量投喂。
一般投饵以时间计,投饵后20分钟,要把未吃完的剩饵清去,并且下次要少投喂些。
如果20分钟后剩饵很少,说明投喂量正好。
喂海水鱼提倡七八分饱,如此不仅饵料不浪费,而且缸水水质也能得以长久维持,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缸中若有口小、食性慢的塘鳢鱼、小型蝶鱼、中小花鳕鱼、蓝雀鲷鱼类鱼、裂唇鱼、小鳓科鱼等,应该适当延长时间,可以把鲜饵及海水鱼薄片等投于这些小鱼的眼前;
实在不行时还要开小灶,甚至把它们移到暂养缸,饱餐一顿后再移至大缸。
还有一些以珊瑚、海藻、小生物碎屑等为饵的鱼(如鲔鱼),以小型甲壳动物为食的胡椒鲷鱼等,均应准备“投其所好”的饵料,一般无法和普通肉食性、杂食性鱼一同吃“大锅饭”。
此外,缸中若有刺尾鱼、篮子鱼、蝴蝶鱼和盖刺鱼中的素食为主的鱼类(珠蝴蝶鱼、豆娘鱼等),要为它们特别准备海藻和蔬菜,不能图省事,全程以荤代素。
(2)例查。
与小型淡水缸相同。
(3)观察。
基本上与中型淡水缸相同。
(4)对水。
海水缸不宜养鱼太多。
怎么确定养鱼量是否合适呢?一般待海水缸微生物群落稳定后,每养鱼】个月,水中硝酸盐含量增加5~7毫克/升。
如果超过7毫克/升,说明养鱼太多,应该立即分流,降到5毫克/升左右。
当然,随着鱼的长大,有可能数月后又突破7毫克/升,则又应调整鱼数量。
按照这个硝酸盐增量标准,缸水可维持6-12个月。
到时应该进行部分对水,一般为1/3-1/2缸水量。
上述的标准是建立在鱼缸实现了第一阶段平衡的基础上。
如果鱼缸实现了第二阶段的平衡又如何?缸水硝酸盐含量在0-5毫克/升之间波动时,缸水几乎可永久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