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养殖在预防
娃娃鱼养殖在预防
虽然说娃娃鱼比恐龙生命力还强,但是随着环境的改变,娃娃鱼的免疫也会有所发生变化。
在一个就是自然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自然界野生的娃娃鱼和人工养殖的娃娃鱼,在体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工养殖追求的是高效高产。
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那么娃娃鱼疾病治疗方法有什么?
娃娃鱼疾病治疗方法
娃娃鱼疾病治疗方法
1、腹胀病:
主要是浮于水面,行动呆滞,不摄食,眼睛变浑,腹部膨胀。
解剖检查,发现腹腔积水,肺部发红充血。
有时肛门部位还可见粪便粘着。
因饵料腐烂,水质恶化生病,故经常换水可预防此病。
2、水霉病:
病鲵体表生出棉毛状的灰白色菌丝,开始时能见灰白色斑点,菌丝继续生长长度可达3厘米,如棉花絮在水中呈放射状,菌丝体清晰可见。
严重时病鲵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甚至死亡。
3、烂嘴病:
主要病症是口腔溃烂,存在两种类型。
一种是病鲵的上、下唇肿大、渗血、溃烂,严重的露出上、下颌骨;
另一种是嘴唇外表正常,但口腔内上腭组织形成大块蚀斑,并引起严重出血。
也有的病鲵两种症状均有。
病鲵长时间不能进食,体质减弱,易引起并发感染而死亡。
4、腐皮病:
体表有许多油菜籽或绿豆粒大小的白色小点,并逐渐发展成白色斑块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块进一步腐烂成溃疡状,可见到带红色的肌肉,尤其是四肢最严重。
病鲵口腔、尾柄、头部稍充血。
病鲵卧伏于池中不食,不久就死亡。
解剖检查,肝脏肿大,呈紫红色,胃、肠道充血,心脏失血变淡,肺紫红色。
5、赤皮病:
发病的大鲵全身肿胀,呈充血发炎的红斑块和化脓性溃疡。
病鲵体表常出现不规则的红色肿块,发病初期于红色肿块中央部位有米粒大小的浅黄色脓包,并逐渐向周周皮肤组织扩散增大。
当脓包穿破后,便形成较大的溃烂病灶。
解剖检查,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肠糜烂,腹水增多。
6、线虫病:
寄生在大鲵皮下的线虫,发病部位在四肢、背部、腹部、尾部,4~5月份在躯干部(尤其是两侧)有线虫寄生。
触及患部,大鲵有疼痛反应。
此时大鲵多不进食,6月以后自然消失。
也有线虫寄生在大鲵肠道的,主要寄生在前肠的肌肉层,线虫头部钻入肠壁,破坏组织,吸取组织营养。
还有线虫寄生在小肠、直肠的。
还有寄生在胆囊内的线虫。
7、打印并:
病鲵体表出现豆粒似的红斑,呈肿块状,有的表皮腐烂(均在红斑处),患病部位多在背部,尾部,也有少数在躯干和四肢的。
被感染了的大鲵多游出人工筑穴,离群独游。
解剖检查,心脏、肝、肺无病变。
以上是为大家介绍娃娃鱼的部分疾病症状,大家要经常观察,早发现早治疗!娃娃鱼养殖重在预防,治疗为辅。
娃娃鱼好养吗
娃娃鱼不是很好饲养,要知道娃娃鱼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而且它很害怕太阳,需要好好的注意。
1、娃娃鱼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
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
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供娃娃鱼产卵用。
2、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
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则自来水中殖留的氯气会导致娃娃鱼中毒死亡。
换水是一项经常的管理工作。
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娃娃鱼正常生活。
冬季每2-3周换水一次,其他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
3、娃娃鱼喜食活的小动物。
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
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娃娃鱼会游去拉食。
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娃娃鱼喜爱的食物。
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
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4、当发现娃娃鱼患烂尾病时,应及时将病娃娃鱼隔离饲养,如不分开饲养而后患无穷。
一是病原体在池水中不断扩散,感染其他个体;
二是健康个体随时都可吸吮病娃娃鱼患处的血液,致使病娃娃鱼病情愈加严重,并将病原体传染给健康个体。
5、娃娃鱼很害怕阳光,而且它们讨厌有人干扰它们的生活,所以饲养娃娃鱼的地方要安静和阴凉,避免阳光直射。
观赏娃娃鱼吃什么食物?
1.娃娃鱼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
2.娃娃鱼喜欢吃活的小动物,但也可适当威胁碎肉,不可过多,以免未吃完而污染水缸里的水。
饲养娃娃鱼,需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