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里的自来水爆氧后多久可以使用鱼
自来水里的自来水爆氧后多久可以使用鱼
自来水爆氧24小时就能将氯气挥发干净,能够加入鱼缸养鱼了,而且在这个时候,水中的溶氧量也非常充足,能够满足鱼对氧气的需求。
如果不确定水中是否含有氯气,可以用试纸对水质进行检测,如果还含有氯气就需要继续爆氧,不然对鱼的身体会造成损害。
在给鱼换水的时候,如果没有进行爆氧去氯,就会使鱼身体上的黏膜受损,导致有害菌的侵入,对鱼的身体造成感染。
怎么养好亚热带温带淡水鱼

怎么养好亚热带温带淡水鱼,非热带淡水鱼指作为观赏热带鱼中“不怕冷”的鱼,包括亚热带和温带观赏鱼,种类较少。
这里需要界定一下非热带淡水鱼的耐低温标准。
一大批淡水鱼都具耐较低水温的本领(即一些很典型的热带鱼),如孔雀鱼、神仙鱼、地图鱼、接吻鱼、龙鱼等;
水温因事故等降到20C以下,有的接近15℃,它们基本上都能“通过考验”;
但再低一些情况就不同了,这些鱼也将相继“倒下”。
我们把能经得起IO℃以下低温考验的热带鱼都可称为耐低温淡水鱼。
只因耐低温程度和时间差别大,统称非热带淡水鱼。
这类鱼中较常见品种及所能忍受低温情况如下:
剑尾鱼
(70C)、月光鱼(7-80C)、金丝鱼(约5℃)、斑马鱼(约6℃)、叉尾斗鱼(约2℃)、蚊子鱼(约7cC)、平鳍鳅鱼类(如以植食为主的拟腹吸鳅、华平鳅、四川华吸鳅)(约3℃)、鲟目幼小鱼(2-5cC)、胭脂鱼(约6℃)、黄金条鱼及改良种、金条鱼及七星金条鱼、青苔鼠鱼(植食为主,约7℃)、黑裙鱼(约100C)、各种南美洲老鼠鱼(多种美鲇科鱼,约10cC)。
这些鱼多半为杂食性。
上述所有鱼都可以认为是耐粗放的鱼,不必刻意去注意以它们为主的鱼缸水温,但不是说它们像泥鳅一样,“人家不怕我也不怕”,而也是各有各的短处。
剑尾鱼不耐低氧,原因是生长快、代谢快、耗氧量大。
月光鱼、金丝鱼、斑马鱼当水温波动在20℃上下时易受军轮虫、鱼波豆虫(口丝虫)、斜管虫及其他纤毛虫侵害,也易感染卵鞭虫病,宜杜绝感染源。
叉尾斗鱼(除较凶和种内好斗外),挑不出什么毛病,仅在野外河沟中的中小鱼(有部分地区)易患“白鳞”症等病,但成鱼却极少有这些病,估计或可自愈;
而其白化种白兔鱼的抗病害能力,远不如叉尾斗鱼,易患白点病等。
蚊子鱼在高温时有滞长现象(易与青鳝鱼混淆,青鳝鱼为卵生)。
平鳍鳅类鱼不耐低氧,更不耐污染(水中氮含量高即死亡,因之可作水质指示鱼)和较高水温。
卵生鳝鱼幼鱼常因瘦弱而死(多为饵料问题),尤其在酸性与弱酸性含氧量略低的水中,事故多。
胭脂鱼的幼小鱼以底栖生物为饵,几乎不摄食水中之饵,饵料来源不足时常因瘦弱而死;
较大的鱼则可自行在大型缸底觅食水蚯蚓、蚯蚓等。
黄金条鱼、金条鱼、七星金条鱼均无明显“短处”,只是鱼较小,水质差时颜色灰黄,但生命力强。
青苔鼠鱼亦为山涧溪流中鱼,习性及优缺点基本同于平鳍鳅科鱼。
黑裙鱼实际上是阿根廷温带(脂鲤科)鱼,相当于中国的黄金条鱼,较耐粗放;
不足之处是幼鱼体色黑,观赏价值高,而成鱼(灰白色)观赏价值低。
美鲇科鱼水温在10℃左右一般不会有大问题,但温度再低时事故明显增多,也会得病而死。
这些鱼中最耐高温的要数叉尾斗鱼和斑马鱼,水温接近40℃时可生存一段时间,水温降低后若无其事。
上述这些鱼养在水温20~23℃的鱼缸中摄食等一切正常,但有的不喜高温,如鲟鱼超过25cC摄食锐减,滞长,易致病。
鲟鱼多为寒温带、寒带鱼类,十几年前进入水族观赏缸池。
最好水温不超过20℃。
为让它们有点大自然的“感觉”,有人建议加10-/0-50-/0的盐。
平鳍鳅类鱼、青苔鼠鱼、美鲇鱼同样不喜高温,水温最好不超过25℃。
平鳍鳅类鱼最好不加盐。
至于投喂,上述鱼不一定要同真正的热带鱼一样,1天定时喂1-2次,它们多以附生苔藻为食,要让它们经常可觅到饵料。
温带及以北的鱼,水温低,代谢稍慢,宜细水长流,不要在它们想吃饵时拖到明天喂(这样鱼当然生长慢)。
因水温低,洗过滤泡沫、过滤棉、卫生清理等周期一律可适当延长。
鱼缸的水浑浊怎么办
鱼缸的水浑浊通常是由于鱼粪、饵料残渣、腐殖质等有机物质的堆积和细菌的繁殖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处理浑浊鱼缸水的方法:
1.更换部分水量:定期更换部分水量可以减少水中有机物和细菌的数量,从而减少水的浑浊程度。

2.清理鱼缸底部:使用吸污器或者清理器清理鱼缸底部的鱼粪和饵料残渣,减少有机物质的堆积。
3.增加过滤器:增加过滤器的容量或者数量可以提高水的循环和过滤效率,减少水中的有机物和细菌的数量。
4.加入活性炭: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异味,净化水质。
5.定期清洗过滤材料:过滤材料的清洗可以帮助去除细菌和有机物,保证过滤效果。
6.控制喂食量:控制喂食量可以减少饵料残渣的产生,从而减少水的浑浊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处理浑浊鱼缸水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同时也需要保持鱼缸的卫生和水质,定期检查和维护鱼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