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多久换水
鱼儿多久换水
新鱼入缸一般可以一周换水,若是三四天内出现水质浑浊现象,则需要立即换水。
若是白体浑浊情况,则需要停掉过滤抽底换水,如果是排便导致的水体浑浊,只要不严重,便可以停食观察两天,水质恢复清澈就不用换水,反之就需要换水。
新鱼入缸一周换水

新鱼入缸后若是水质保持良好,一般情况下可以一周再换水。
但若是在三四天内出现水质浑浊的现象,则需要立即换水,防止新鱼出现缺氧的情况,严重时还需要清洗过滤棉。
若是鱼缸中出现白色的水体浑浊状态,也就是在鱼缸底端明显的看到白色颗粒状的残杂物,就是滤材的问题,需要停掉过滤,然后进行抽底换水,但是一次只换四分之一水。
如果是鱼儿的排泄量造成的水体轻微浑浊,一般是可以给鱼儿停食再沉淀两天左右的,这时鱼缸中的排便情况会减轻,异养菌也会死亡,水质就能即刻恢复清澈。
龙鱼夏天怎么换水
在夏季,饲养者可以一周换2次水,每次换水的量不需要太多,控制在总水量的四分之一即可。
因为夏季龙鱼的新陈代谢会提升,再加上气温较高,鱼缸内的水恶化速度也会加快,所以换水的频率需要高一些。
龙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如果使用自来水饲养,需要提前暴晒2-3天,要保证水中的亚硝酸盐和氯的含量为
0,才能给龙鱼使用。
黑神仙鱼常见疾病及治疗
治疗涨肚肠炎:
护食不吃食,肚子微微的鼓着不排便,用“氟哌酸”加“彩虹肠炎灵”放到治疗缸里,药浴治疗这种病本身就是个错误,因为这种(发炎水肿胀肚)病发病极快,从得病到死亡一般是3~4天,用口服药(已经拒食)。
用一次性针管,和一次性点滴输液器,去掉针头。

把软管和一次性针管配成一套灌药器,将“头孢针剂”分出1/5,用存净温水(28~30度)花2ml药水,“针管有刻度”。
将鱼捞出将细软管轻轻插到鱼嘴里“3~4cm”,每条鱼灌0.5ml(鱼10公分左右),开始排便(透明的鱼便)用同样的方法在强灌药一次,之后我又每天灌药一次总结几个特点,
灌药后观查是否排白便,如果排便说明药起了作用。
什么时候不排白便了说明已经好了,可以回家静养,但还不吃食这很正常不要担心,慢慢就会吃食了。
烂鳍病鱼鳍破损变色无光泽,烂处有异物,或透明的鳍叶发白,白色逐渐扩大;
严重时鱼鳍残缺或者不能舒展.本病多流行于夏季。
热带鱼鳍薄,易碰伤折断而患此病.可选用食盐;
抗生素等治疗。
鳃病一种是被细菌侵蚀鳃丝,病鱼行动迟缓,食欲不振,体色暗淡无光泽,头部发乌,鳃丝发白,最后出现腐烂脱落;
鳍盖骨表皮充血发炎,严重时也发生腐烂,露出透明的鳃盖骨。
另有一种是被寄生虫寄生引起的鳃病,有细菌侵蚀鳃丝类似症状,如游动缓慢,鱼体消瘦,体色暗淡;
呼吸困难,常浮于水面,鳃丝发白、破坏,粘液增多,鳍盖半张等。
寄生虫有车轮虫,指环虫、口丝虫,斜管虫、三代虫等。
细菌性烂鳃病用呋喃西林治疗。
寄生虫鳃病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
食盐等治疗。
棉口病又名烂嘴病。
病鱼口周围吻部长着白色棉花状菌丝如绒,也称白嘴病。
常用嘴触舐箱壁摄食藻类鱼易患此病,容易传染。
病鱼难以摄食,游动缓慢无力,以致死亡。
要及时治疗处理。
用青霉素或金霉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
水族箱、捞鱼网、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
感冒水温骤变,鱼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发病。
鱼停于水底不动,严重时浮于水面,皮肤和给失去原有光泽,颜色暗淡,鳍条间粘连.,不能舒展。
热带鱼易患此病,必须注意预防。
眼病鱼的眼球突出和出血;
可用1%食盐水浸浴病鱼。
鱼眼水晶体混浊、瞎眼或眼球脱落,是被寄生虫侵入,难以治疗。
注意不要将淡水养鱼塘中的鱼虫、水草、螺类等带入鱼缸。
意外中毒多属农药中毒,如为美化环境,将鱼缸、水族箱与花盆放在一起,对花盆喷药治虫时,没有想到鱼,没有移动鱼缸,也未加盖;
将农药喷入鱼缸,使鱼中毒身亡。
清洗过滤棉时,用清水漂洗,切不可用洗衣粉或肥皂浸洗。
鲺病鱼鲺形似臭虫,灰绿色略透明,清晰可见。
鱼鲺在鱼体爬行叮咬,使鱼急躁不安,急游或擦壁;
鱼鲺寄生于一侧,可使鱼失去平衡;
病鱼食欲大减,瘦弱,伤口容易感染。
4-8月流行,流行地区很广。
可选用敌百虫、福尔马林等治疗。
也可把耐低温的鱼放入冷水,鱼纪受惊离开鱼体,而后换水养鱼。
指环虫病指环虫寄生于鱼鳃,随着虫体增多,鳃丝受到破坏,后期鱼鳃明显肿肤,鳃盖难以闭合,鳃丝暗灰或苍白。
病鱼不安,呼吸困难,晚期游动缓慢;
食欲不振,消瘦。
指环虫适宜生长水温为20一25℃,多在春末至秋季流行。
可选用敌百虫、高锰酸钾等治疗。
口丝虫病口丝虫寄生于皮肤和鳃,鳃和体表有1层乳白色粘液;
云状,故又名白云病。
鳃丝淡红,皮肤发炎无光。
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逐渐消瘦,,常大批死亡。
口丝虫适宜繁殖水温为12—20℃,多发生于2—5月份。
可选用硫酸铜、高锰酸钾、硝酸亚汞、食盐等治疗。
车轮虫病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鳃,也能寄生于鱼鳍或者头部;
病鱼瘦弱,体色无光,呼吸困难,游动缓馒,常浮于水面。
可用亚甲基蓝、食盐和福尔马林等治疗。
鳞立病本病又称竖鳞病、松鳞病病鱼鳞片张开似松果,鳞片基部水肿充血,严重时鳍基充满半透明液体,后期鱼腹膨大,失去平衡。
不久死亡,一般流行于水温低的季节或短时间内水温多变时,老龄鱼、虎皮鱼易患此病、选用食盐,呋喃西林、抗生素等治疗、患处涂抹皮炎平有较好效果。
水霉病本病又称白毛病;
水霉菌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丝(肉眼可见棉丝状)。
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
病鱼常利用缸壁、石砾或水草摩擦患处,最后衰竭死亡。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早春晚秋最易流行。
碰伤、冻伤的幼鱼易患;
未受精和胚胎活力差的鱼卵也易寄生,可选用食盐孔雀石绿等治疗。
三代虫病三代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使鱼的局部粘液增多,呼吸困难,体表无光。
病鱼不安;
时而狂游,食欲减退,消瘦。
三代虫适宜繁殖水温为20℃,4—5月份流行,北方较迟。
可用敌百虫治疗。
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
所以又名白点病。
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北京地区3—5月份流行。
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
或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
斜管虫病斜管虫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使局部分泌物增多,逐渐形成白色雾膜,严重时遍及全身。
病鱼消瘦,鳍萎缩不能充分舒。
展,呼吸困难,呈浮头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