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鲷鱼的品种介绍
作为三湖慈鲷的一种,马鲷鱼是在整个三湖慈鲷种群之中色彩最艳丽和丰富的。
不同于坦湖慈鲷,马鲷鱼品种大部分为雌雄两态。

马鲷鱼的品种介绍
雄鱼色彩比较艳丽,雌鱼则要逊色的多,这也催生出一类鱼友在饲养马鲷鱼品种时专门饲养纯雄缸,不过这样就失去了繁殖的乐趣,实在是得不尝失。
一、白头孔雀
成熟的白头孔雀雄鱼身体颜色深蓝色。
从嘴巴到背鳍呈白色。
性格方面非常温和,混养情况下比较难发色,所以需要准备一个水族箱来单独饲养他们,或者和雌鱼一起养比较容易发色。
发色的时间长短与其饲养环境和饲养状况密切相关。
比较有意思的是:
如果雌鱼抱卵会有助于雄鱼的发色。
建议在水族箱里头放多一白头孔雀点雌鱼,这样能够促进雄鱼性成熟、发色。
随着雄鱼的生长发育,达到二次性成熟阶段其原来的银色身体会慢慢的变成银黑色,同时从嘴巴到背鳍呈黄白色,最后身体的银黑色会慢慢的变成深蓝色,嘴巴到背鳍的黄白色也变成蓝白色,腹鳍也会有拉长现象。
白头孔雀的发色时间相对其他Al属鱼只要长,发色期间颜色变化也比较缓慢,而且没有短时间内戏剧性地颜色变化,但是白头孔雀这些颜色变化也是十分的美丽,颜色的感觉也非常深邃有内涵。
二、OB孔雀
OB孔雀很有特点,看其身上繁杂的花斑就可轻易。
像OB孔雀这类人工培育出来的鱼种往往被视为人工改良产物,遭到很多崇尚自然、天然的非洲慈鲷爱好者的极大的厌恶和抵制。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如果允许人工改良“制造”鱼种的话,可能会导致大自然的纯净的遗传血统遭到破坏,但是这一说法对对普通繁殖者来讲,是很不公平的。
关于该不该通过人为干预自然创造新物种,一直没有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使用这种手段的确创造出了一系列的优秀品种,例如罗汉鱼,血鹦鹉等。
其存在的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三、超西尔火冠
超西尔火冠雄鱼成年后,鱼身黑底泛着美丽的荧光蓝色,淡蓝色背鳍如火焰般耀眼,臀鳍可能聚集多处黄色卵斑。
雌鱼和未成年的雄鱼呈现单调的银灰色,体侧有三个大块黑斑,这是此属的特点,臀鳍个体也有黄色卵斑。
超西尔火冠生活在马拉维湖水底岩石的隐蔽处,繁殖期内的雄性极具攻击性,会驱赶任何靠近领土的其它鱼。
一般的马拉维慈鲷的繁殖窝建造成火山口的外观,然后在里面产卵受精。
但是超西尔火冠在湖水的中间层产卵受精,这个习性在马鲷中算是特殊的。
超西尔火冠容易繁殖,性成熟期9个月,一年四季都会产卵,但相对集中在12月份到4月份。
每次产卵数量有10-20个,比较少。
但卵的尺寸比较大,可达
4mm,3-4周孵化。
四、非洲凤凰
非洲凤凰背鳍上有一条黑色条纹。
成年以后的雌鱼依然保持着这种体色,雄鱼则变成了深蓝黑色,体侧有一条发出金属光芒的浅蓝色条纹从腮盖后缘到尾柄末端。
雌鱼的色泽比雄鱼来的受欢迎,是由明亮的黑色、白、黄三色平行构成。
至于在雄鱼身上,则是不显眼的褐色取代了金黄色。
非洲凤凰雄鱼只有在雌鱼出现的情况下才会呈现出保卫领域的行为,但一旦雌鱼扫兴而去,雄鱼也就会离开曾经保卫的领域。
对于其他的雄鱼,非洲凤凰的雄鱼会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甚至试图杀死任何Melanochromis属岩栖类的雄性。
由于存在杂交的风险,它们不应该和其他的Melanochromis属岩栖类混养在一起。
非洲凤凰的基础色是明亮的黄色,上面并伴有一条黑色的水平条纹。
成熟后雄鱼的腹部变多名为深褐色。

作为三湖慈鲷的一种,马鲷鱼是在整个三湖慈鲷种群之中色彩最艳丽和丰富的。
不同于坦湖慈鲷,马鲷鱼品种大部分为雌雄两态。

马鲷鱼吃什么
马鲷鱼吃什么,随着饲养观赏鱼的玩家增多,它们的饲养环境以及食物的选择都受到了鱼友的关注,马鲷鱼的饲养难度相对来说是不大的,但是在食物选择上一定要根据马鲷鱼的饮食习惯来合理搭配,那马鲷鱼吃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关注一下吧。
在喂食马鲷食物范围很广,但要注意荤素搭配,不要过度迷信马鲷里的所谓肉食鱼类,素食鱼类。
在野生状态下马鲷鱼吃什么没有太多的选择,经常有什么就吃什么,包括各种藻类,水生浮游生物,小型的贝类,螺类,只是不同的鱼种间侧重点不同罢了。
在经过人工饲养一代一代繁殖之后从野生变成人工鱼之后马鲷鱼吃什么食物的要求就更低了,一般性的三湖饲料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再辅之冷冻红虫,丰年虾大到营养均衡。
尽量不要喂食活食,因为无法充分的清洗消毒,非常容易给马鲷带来个种病菌,在加上或食不是马鲷的必须品,能不喂就不要喂。
当然也不排除有的鱼友为了培养鱼的野性专门喂食活食,但毕竟是少数。
不过在喂食饲料时尽量选择多个牌子,因为不同品牌的饲料所含成分区别很大,多种饲料的搭配喂食可以有效的保持营养的均衡发展,使三湖慈鲷变的更健康,并提高马鲷鱼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有很多鱼友喜欢在网上网购饲料,因为价钱比是面上的便宜很多,但有的饲料为了节约成本,在饲料中大量加入面粉类成分充当馅料,这样的饲料基本没太多的营养价值,而且在入水时会快速溶解,污染水质。
所以在选择饲料时尽量购买高质量的饲料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