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常见的绿毛龟疾病防治
五种常见的绿毛龟疾病防治
素有“永恒的春天”之称的名贵观赏动物绿毛龟,它与白玉龟、双头龟、蛇形龟并称我国四大奇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它具有通灵之性,东南亚一些豪商奉养它用来旺财,欧、美、日、韩等国把它视为吉祥如意、延年益寿的象征,绿毛龟融宇宙万物精华于一体,它是万物之灵,是天然的活艺术品,并荣登国家元首馈赠礼品的宝座。
可是,绿毛龟抗病力很强,一般不会发病,但管理不善也会得病,常见病有以下5种。

绿毛龟病
龟腹甲的一块或数块角质盾或椎盾腐烂发黑,严重时腐烂成缺损状。
一般认为是细菌龟所致,仅发现黄喉龟患病。
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抗病力;
用100g/L的食盐浸泡养殖池30min:
用碘伏涂抹感染处,涂抹时要注意,一是不能涂抹到基枝藻上,二是不能将碘伏流入龟的鼻孔;
或用0.6g/m3的氯杀王溶液每天浸泡
5h,每天浸泡1次,连续3d。
白眼病
病龟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为灰白色而肿大,鼻粘膜继而呈灰白色,严重时双目失明,呼吸受阻而死亡,发病后,病龟常用前足擦眼部;
不能摄食,身体瘦弱。
据报道此病可能是水质碱性过重,眼鼻受刺激发炎,继而细菌感染。
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发病期间投喂牛、猪、羊肝,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用100g/L食盐水浸泡养龟容器30min。
用0.5%的磺胺噻唑涂抹患处;
每天涂抹1~2次,直到痊愈为止。
涂抹时注意不要把药液涂到绿毛龟的丝状藻上,以免药液对龟背基枝藻和基枝藻造成不良影响。
用麦迪霉素溶于饲养水中,每日每缸1片,隔日1次,3次即可见效。
衰败病
病龟体表的绿毛由黑绿色、翠绿色,逐渐变为黄绿色、淡绿色甚至黄色,严重时丝状藻大量死亡脱落。
一般由光照不足和水质不适宜所引起。
防治方法是控制水质至中性或弱碱性,以pH值7~7.5最佳。
如水质pH值在6.8以下,可放食用碱或硼砂调节至
7,如水质pH值在7.5以上,可放少量米醋或食用醋精调节至中性。
增强光照强度和时间,如因长期阴雨,光照不足,可在室内用日光灯和普通电灯弥补。
可以用60W电灯泡,离水面
10cm,照射2~3h后,如看见丝状藻上出现小气泡上浮,表示光照强度够了,每天光照6~8h。
如果照射后,没有出现气泡,就要增加电灯泡的瓦数和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斑秃病
龟背甲的丝状藻类丛中秃了一块或象被割除了一块。
病因有二,其一是绿毛损伤造成的秃斑;
其二是摇蚊幼虫藏于龟背甲的丝状藻类丛中吞食藻类,造成的斑秃病。
前者只要保持损伤处不被细菌感染,在有光照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自然就可以长出新绿毛。
后者则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养殖用水最好用井水,如用湖水、河水,应沉淀2~
3d,使水中的摇蚊卵块、小幼虫沉淀在水底,仅用上、中层清水,防止摇蚊的卵和幼虫被带入养殖水体;
投喂水蚯蚓时,要充分洗净,不把摇蚊幼虫带入容器:
梳理龟的丝状藻类时,要仔细检查,一旦发现摇蚊幼虫,要用镊子夹出。
肤霉病
水霉菌及棉霉菌在绿毛龟因冻伤、机械损伤等皮肤受伤处侵入。
多发生在腹甲。
龟体瘦弱,食欲减退,在皮肤损伤处有灰白色的菌丝体,严重时病灶部位伤口充血或溃烂。
以越冬期的春季较常见。
防治方法是龟在转运换水过程中操作要细致,避免龟体受伤,用400~500g/m3的食盐和400~500g/m3的小苏打合剂对容器和病龟进行浸洗消毒。
用“水霉净”调和成糊状抹感染处,一般涂抹后待上1~2min后,将龟放回容器中饲养即可,每天涂抹一次,一般坚持涂抹一周即可治愈。
绿毛龟对乌龟有害么
绿毛龟(也称为红耳龟)和乌龟是两种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有害关系。
然而,如果将它们放在同一个水族箱或池塘中,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
首先,绿毛龟和乌龟的饮食不同。

绿毛龟是杂食性动物,喜欢吃植物和动物,而乌龟则是草食性动物,喜欢吃草和植物。
如果它们共享同一个水族箱或池塘,它们可能会互相抢夺食物,导致其中一种动物缺乏营养或者过度进食。
其次,绿毛龟和乌龟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同。
绿毛龟需要水温较高、水质较浅,而乌龟则需要水温较低、水质较深。
如果它们共享同一个水族箱或池塘,水温和水质可能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导致其中一种动物生病或者死亡。
最后,绿毛龟和乌龟可能会相互攻击。
虽然它们的体型相似,但是它们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不同。
绿毛龟比较活跃,喜欢游动和攀爬,而乌龟比较懒惰,喜欢慢慢地在水中漂浮。
如果它们共享同一个水族箱或池塘,它们可能会因为领地争夺或者其他原因相互攻击,导致伤害甚至死亡。
因此,如果您想让绿毛龟和乌龟共享同一个水族箱或池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维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确保它们都能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
2.提供足够的食物,确保它们都能获得足够的营养。
3.监控它们的行为,如果发现它们有攻击行为,需要及时分开它们,以免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