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蛋白虫病简介
观赏鱼蛋白虫病简介
观赏鱼蛋白虫病为观赏鱼的寄生虫疾病,蛋白虫,属线虫的一种,应该是鱼友俗称其为蛋白虫。
体长1毫米至1厘米不等,白色,寄生于滤材缸壁或鱼体上,繁殖速度极快且很难清除,相信很多鱼友都受此困扰。
一、蛋白虫成因

大部分人认为是因水体过肥、水质富营养化产生的。
其实虫体作为一种活体是不可能在没有虫源的前提下无故在水中自生的,例如一缸水加很多人工饵料,在没有活体且封闭的前提下多少天也不可能自生出蛋白虫。
本人在家中和单位各养罗一条,家中的鱼缸因有充足时间和冰箱等条件偶尔会喂活食或冻食,也时常换水洗棉,但还是产生了蛋白虫。
单位没条件喂活食,一直都是只喂颗粒,至今一年多了,水不常换,棉也不总洗,竟没有一条蛋白虫,由此可知蛋白虫的产生一定是活体饵料带来的,若不想产生蛋白虫,根源上请一定忌喂活食,冰冻能否冻死因不知该虫及虫卵的可耐低温情况不详。
二、蛋白虫的危害
一般鱼友认为无害或影响不大,实际上蛋白虫的危害极大。
当虫体粘附于罗汉鱼体上时会造成痒痛等不适,轻者造成罗汉蹭缸,重者造成罗汉突然撞缸、厌食、缩头、绺鳍等。
尤其是粘附于罗汉鱼腮上时危害更大,所以产生了蛋白虫一定要及时清除。
三、蛋白虫的清除
由于认识的错误,一般以为勤换水、洗棉、下清道夫即可,其实试过的鱼友都知道,以上方法只能是一定程度减少,过不久又会暴发,本人甚至按一些鱼友提供的方法用过高浓度高锰和沸水烫均没有清除,想其原因应该是鱼体内外仍有此虫或卵的存在,所以仅依靠传统的物理方法是不奏效的。
最好最有效的办法是用驱虫药,推荐使用本人实验过的中美史克肠虫清。
该药通过阻止蛋白虫对葡萄糖等养份的吸收,使虫体耗光能量枯竭体能至死,对虫卵同样具体抑制和杀灭作用。
其药理作用不同于传统的敌百虫等胃触杀药物,所以对鱼基本没有损害。
四、用法及用量
80-100cm缸一次两片,放在过滤出水口让水将药自然分解,停食、大氧,约十分钟后即可显效,会看到从过滤和鱼缸壁上有虫体脱落挣扎,下药24小时后,换水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次日再换水三分之一,以后逐渐适量换水稀试。
此方法可从根本上彻底清除蛋白虫,且不损害硝化菌。
海水观赏鱼的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
食欲观察
不论哪种海水观赏鱼,其健康状况都会在其食欲上表现出来。
健康的鱼,其食欲旺盛而正常,一旦患上某种疾病,首先会表现在食欲的减退上。

所以在投饵时,应认真观察鱼儿是否有摄食时离群、食欲缺乏或拒食的现象,一旦发现有这些现象,就应立即查找出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以免延误了治病时机。
夜间观察
海水观赏鱼一到夜幕降临,就会各自寻找好栖息之处,有的栖身于成丛的珊瑚之间,有的歇息于岩石空隙之中,有的隐身于水草丛中,有的则横卧于沙石之上,各得其所。
当开启灯光之后,就都会活跃起来。
此时,若发现个别海水观赏鱼有异常表现,就应及时找出问题所在,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恐惧感观察
海水观赏鱼原本生活在海洋之中,所谓“海阔任鱼跃”,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一旦将其饲养在狭小的水族箱内,鱼儿会感到很不习惯,再加上各种鱼的习性互不相同,容器内密度较高,环境不熟悉,鱼就容易产生恐惧感,导致骚动,出现互相斗殴、撕咬,甚至凶猛的鱼吃食文弱的鱼的现象。
经常观察,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防范和处理。
粪便观察
海水观赏鱼每天一般都要排便1~2次,由于鱼的品种不同,排的粪便也各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有些鱼排出的粪便呈白色液体状,有些鱼排出的粪便呈碎屑状,也有些鱼排出的粪便呈颗粒状。
若发现某种海水观赏鱼排出的粪便与平常不同,就说明有患病迹象,需立即采取诊治措施。
一般每天观察5~6次,如早、中、晚喂饵后及饲养者上班前后,都要去观察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