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养殖常识
观赏鱼养殖常识
饲养观赏鱼的时候,需要注意观赏鱼相应的常识,注意水质以及喂食等方面的问题。
1、初期养鱼的饲主大可不必太计较水质的数据。
比如PH值,KH值等等。

当然,养7彩除外。
曾经看过一本英国水族爱好者的书,书中对饲养热带鱼所需水质的数据做了详细介绍。
但在书中结尾时有这样一句话使印象非常深刻。
PH值,KH值等等一些有关于水质的数据,多数是限于大型热带鱼养殖厂,家中饲养热带鱼不必太费心思的去追求一些水质数据。
说到这里,要说明一下,主人也可以去测量水的各项数据是否达到主人想养的鱼所适合的各项指标,但是觉得初期养鱼的饲主就没这个必要了。
2、养鱼先养水这句话是老生常谈了。
为什么要经常提起呢?可见养水的重要性。
初期养鱼的饲主切记养水一定要有耐心。
要知道,从某种程度来讲,养鱼就是看主人有没有耐心!养水时,一定要把过滤24小时开着(不开过滤的话,时间长了水会变质),温度提到30度为宜,持续这样的状态至少10天至15天(多些天更好)。
如果在养水期间(注:
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硝化菌,最好别加一些化学药物)水温一直保持在30度的话,水虽谈不上是老水,但是至少可以说是熟水。
然后买几条便宜的闯缸鱼放进去,一星期后,闯缸鱼的成活率较高,主人就可以进新鱼了。
3、买鱼时,如何选购健康的鱼是极为重要的。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两种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
1:用手轻敲缸壁,哪条鱼反映灵敏,哪条鱼基本就是健康的。
2:一般的鱼都喜欢成群游动,发现哪条鱼在前面领游,哪条鱼基本就是健康的。
买鱼时,尽量在一家水族馆买,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鱼儿所携带细菌的交叉感染。
4、饲养的密度。
千万不要把所有喜欢的鱼都买回来,要知道一公分水养一公分鱼的道理。
再者,有些鱼是不适合在一起混养的。
从审美角度来说,缸内鱼的种类过多,也显得很杂乱,一定要注意主次分明。
5、平时勤换水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水质。
但换水的频率过于频繁,对鱼的体外黏膜以及硝化菌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所以在换水的问题上,某些时候也是矛盾的。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矛盾呢?这无疑要依靠强大的过滤系统来做保障以及平时对水质的观察。
过滤器的功率以每小时能过滤缸内水总容积的3至5次为宜。
关于滤材的搭配,视情况而定。
初期养鱼的饲主,一般没必要在陶瓷环上,活性炭上下太多的工夫,在过滤槽内最底层铺一层生化棉,上面铺两层过滤棉即可。
(注:从没用过活性炭,陶瓷环,照样水清鱼欢。
6、有很多饲主在饲养热带鱼的过程中,喜欢用盐。
但是结合养鱼之经验,还是简单说几句关于盐的问题。
初期养鱼的饲主,切记不要用生活中的食盐,食盐含碘,碘对鱼来说是有杀伤力的。
市面上出售的大盐也不是很纯净,在这里推荐使用海水盐。
偶尔(不是必须的,也不是经常性的)可以往缸里撒入适当的盐,盐能有效的预防水霉,同时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还可以提高鱼的食欲。
7、鱼生病时在没确定是什么病之前,不要随便往缸中下药。
尽量隔离治疗,隔离治疗时可以不用过滤,但是必须充氧。
8、新鱼买回来时过水和倒水是非常重要的。
鱼对温度和水质的变化是极为敏感的。
所以过水和倒水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检疫的问题,认为最主要的是要看主人鱼的来源,还有是不是在一家水族馆买的鱼。
这个完全可以自己视情况而定。
在这里,说一个极为简单的土办法来对鱼儿进行检疫,准确来说应该是消毒。
如果是在比较熟悉的JS那买的鱼,一般不会进行检疫这道程序。
通常使用的办法是在把新鱼买回来时,在倒水的过程中,往塑料袋里加入适当的甲基蓝和盐。
大约浸泡30分钟后,再接着倒水,直到水中的兰色逐渐消失为止。
在饲养观赏鱼的时候,需要提前防治鱼病。
观赏鱼赤皮病的诊断
赤皮病是由萤光假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鱼病。
主要危害草鱼、青鱼和锦鲤及成鱼阶段等。
症状为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

一、单胞菌病原
此病是由萤光假单胞菌引起的。
菌体广泛存在于水中,土壤中。
杆状,无芽孢,革兰氏染色为阴性。
二、萤光单细胞
萤光假单胞菌呈单个或成对排列、有运动力,萤光假单胞菌好气,适宜温度为25~30℃,在40℃的水温尚能生存。
三、鱼疾病史
根据外表症状即可诊断。
本病病原菌不能侵入健康鱼的皮肤,因此病鱼有受伤史,这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四、诊断区别
注意该病与疖疮病相区别,疖疮病的初期体表也充血发炎,鳞片脱落,但局限在小范围内,且红肿部位高出体表。
五、血性腐败
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的好发个体,多为成鱼阶段的鱼只,观赏鱼的群体中,赤皮病主要危害则以锦鲤为最多。
六、发病因素赤皮病的发病往往是条件性致病菌。
鱼的体表完整无损时,赤皮病病原菌无法侵入鱼的皮肤。
当鱼因捕捞、运输、放养使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才引起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