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观赏鱼感染疾病的因素有哪些
导致观赏鱼感染疾病的因素有哪些
观赏鱼如果生病,不像猫咪和狗狗有专业的宠物医院可以治疗,所以养殖者掌握观赏鱼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鱼儿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一不小心可能就会生病,而导致观赏鱼生病的因素也很多,那么,具体是哪些方面的因素会导致观赏鱼感染疾病呢?
一、观赏鱼的环境因素影响
观赏鱼生活在水中,对于光照、水质和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

特别是水温的
变化,观赏鱼可以承受的极限水温的突然变化是4摄氏度。
超过这一限度就必然会生病,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在给观赏鱼换水及换缸时要注意新旧水温的变化。
另外水质硬度和酸碱度的突然变化,也会影响到观赏鱼生物保护
膜,从而引起观赏鱼生病。
正确做法是:
换水之前将新水晾晒3天,使水温与旧水相差在1摄氏度以内,并且挥
发水中的氯气。
换水量保持在1/2以下,并且徐徐注入新水。
紧急时可以在新水中添加水质安定剂,快速去除
水中有害物质。
添加开水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升至与旧水接近即可使用。
但对于名贵品种不宜常用。
如果长
时间光照太弱或太强也会对观赏鱼的体色及生长产生影响。
水中的溶氧量也是关键因素,如果溶氧量过低轻则
造成“浮头”,重则引起窒息死亡。
解决溶氧量最容易的办法是使用水族专用气泵。
并根据水容积选择合适
功率。
另外使用外循环过滤的方法也可以增加水中氧气含量。
对于由于观赏鱼代谢物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可采用
换水及添加硝化细菌的方法解决。
二、观赏鱼的物理损伤影响
在移动观赏鱼过程中,容易造成对金
鱼体表的损伤,严重的会造成观赏鱼内脏破裂,造成死亡。
另外在水族箱中如果有尖锐的饰物,如珊瑚石、塑
料水草等,也会发生水泡刺破,珠鳞刮落的情况。
甚至由于水泵吸力过强或水流速过快都会产生物理损伤的
危险。
因此移动观赏鱼时推荐使用水舀捞鱼,动作要轻、快,不然也会由于观赏鱼的挣扎造成损伤。
另外在运送
观赏鱼时要选用最佳交通路线和交通工具尽量缩短运送时间和颠簸。
水族箱中设备和饰物要表面光滑或材质柔
软。
水泵的入水口可以加装生化过滤棉。
过滤器的注水口加装弯管,减小水流冲
三、观赏鱼的病菌感染因素观赏鱼生活在水中,由于水的空间有限,而且水是静止的,极易滋
生细菌,从不同地方购买的观赏鱼也可能会带来病毒。
另外腐败的食物也会引起观赏鱼患上肠炎。
对于的由于病
菌感染所产生的疾病要勤观察、早治疗、早隔离,对于病入膏肓的病鱼要果断淘汰。
四、水的要求质量高
1.保持水温的稳定.鱼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常随外部环境温度而发生变化,所以水温的剧烈变化常会造成观赏鱼发生疾病甚至死亡.对水温敏感的热带鱼尤其要注意,水温必须保持稳定。
2.水的酸碱度要符合观赏鱼原生水质的要求,有的鱼适应软水,有的鱼适应硬水。
3.水中溶氧量要控制.溶氧是鱼在水中呼吸所必须的物质,过多和过少都会引起动物机体的不适。
4.水中有毒的化学物质要及时清理.水是观赏鱼生存的场所,其粪便和食物残渣都在这个环境中,如果得不到及时清理,水中的腐殖质和大量未分解的化学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一方面会消耗水中氧气,同时也会释放硫化氢对观赏鱼产生毒害作用。
同时不同地区水中的一些矿物质也会对观赏鱼机体产生侵害,所以在观赏鱼饲养水中应该经常过滤或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
五、科学养殖观赏鱼
1.放养密度要适中,搭配要合理.放养密度过大会引起缺氧,瘦小的鱼会因为争不到食物而饿死,各种观赏鱼的习性大相径庭,不合理的搭配会让某些鱼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有被掠食的可能性。
2.饲养管理要适当.饲养者在饲养过程中,投喂不当或其他原因都会降低鱼的抵抗力,导致疾病的发生。
3.机械性损伤,捕捞、运输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会使鱼体受到损伤,引发其他疾病。
4.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防治不容忽视。
养殖观赏鱼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当我们发现鱼儿生病时,可以及时发现鱼儿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造成的疾病,对症下药,方能让鱼儿早日康复。
细菌引起观赏鱼疾病该如何防治
观赏鱼生病有时候在所难免,一般来说鱼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水体的环境所引起的疾病,还有一类是由于病毒、真菌、细菌所引起的,今天我们说到的是由病毒引起的鱼病,看看哪种方法最适合预防和治疗。
一、出血病
1、病原体:

疱疹病毒。
2、症状:病鱼的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
有时鳃盖、头部、腹壁也有充血现象;
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
严重的病鱼,因其他器官组织大量充血,使鳃失血而呈苍白,表现出“白鳃”。
此外,眼球突出,肠道和各内脏器官表现充血。
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慢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
发病季节多在6~9月,水温在25~30℃最为流行,死亡率颇高。
3、治疗方法:
充分照射阳光,并降低水温至25℃以下,持续10天左右可见疗效。
用1%食盐水洗浴,持续1周。
用大黄和枫香树叶0.25~0.5千克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后,配以饵料制成药物饵料喂饲病鱼,连续5天,同时在水族箱中连续2天旅用敌菌灵百万分之零点六。
用敌菌灵百万分之三至五,或醋酸铜、氯化铜、硫酸铜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七,或大黄浸取液进行水浴治疗,有较好效果。
二、痘疮病
痘疮病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
1、病原体:由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2、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二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有时厚度可达1~5毫米,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的结缔纽织。
这些“增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脱落,接着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现新的“增生物”。
这些“增生物”如果占了鱼体表面积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若“增生物”不多,对鱼影响不大;
一般在春季,水温15℃左右时出现病例。
由于此病流行不广,甚少发生,危害不大,故未引起重视。
3、防治方法:此病可用左旋体氯霉素治疗;
小鱼可用浓度为百万分之零点二二五的药液浸洗,个体大的鱼可以注射此药,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三、预防观赏鱼疾病的方法
1.鱼体的消毒这是预防鱼病的主要措施。
新购进的鱼与原饲养的鱼混养前应首先进行鱼体消毒。
常用消毒药液为
2-3%盐水、2-3PPM的呋喃西林水溶液以及10%高锰酸钾溶液,将鱼体浸入药液的时间视鱼体大小、健康状况、水温高低而定,一般5-10分钟即可。
如见鱼急游反常,应立即捞出放回水中。
2.要保证饲养质量要根据鱼体大小、报食和生长情况,定时定量投饲,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等情况,随时调整投饲量。
饵料要新鲜、清洁、适口,发霉普通质的不能投喂。
如果能把刚从野外天然水中捞取的水蚤、浮萍等使用前进行消毒就更好了,常用10%高锰酸溶液浸洗10分钟或20%漂白粉溶液浸洗1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洗掉药液,再行使用。
3.用水要讲究要了角所养观赏鱼对水质水温的要求,并使水质水温符合要求。
用水要经过选择,自来水必须除氯;
放养密度要适当;
勤排污、除粪、换水,必要时要彻底清箱;
换水时,新、老水的温差不要超过
5C,昼夜温差也要采取措施防止骤升骤降。
4.养鱼工具、容器在容易发病的季节要经常消素毒,方法是用3%的食盐水或10%的高锰酸钾水浸泡半天左右,有的可置于阳光下经紫外线杀菌消毒。
5.换水、捞鱼、挤卵时要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用捞网捞鱼时要乘鱼不备,准确下网,热带鱼爱跳,捞鱼离水时要用手遮盖,然后移动。
换水时避免水流冲击鱼体。
挤卵时动作要轻柔,挤卵后要及时消毒。
6.新购的观赏鱼需单独饲养在一个容器中,经10天以上时间观赏确证无病后再放入水族箱与原有的鱼合养。
一旦发现鱼病,应立即将发病个体捞出,隔离饲养,对症治疗。
如果是由于细菌所引起的鱼病,大多会因为一条鱼感染疾病而传染给其他鱼类,所以当你发现有鱼儿生病的情况下,一定要把生病的鱼单独养殖,对鱼缸进行消毒以免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