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尾巴为什么会开裂
观赏鱼尾巴为什么会开裂
1、水质恶化:
鱼尾巴之所以会开裂,多半是因为水质恶化。
这可能是长期不换水导致的,也可能是平时投喂饲料太多引起的,因此想要治疗的话,首先要做到定期换水,一周就要换一次,然后还要减少喂食,水中最好不要有残饵。

2、新水刺激:如果给鱼换水太多,或者频繁换水,都会导致它受到新水的刺激,从而让尾巴开裂。
这种情况需要静养,避免水质继续波动。
平时换水也要减少换水量,最多不要超过三分之一,而且也不能天天换,隔三差五换一次就可以。
3、温差太大:作为变温动物,温度变化对鱼儿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温差太大的话,鱼尾巴也会开裂。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在鱼缸内放一个加热棒,保持温度恒定,尾巴就不容易再裂开了。
观赏鱼的非药物治疗
观赏鱼生病了除了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其实还是有很多疾病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的,赶紧来学习一下吧。
一、恒温
在不少鱼病的治疗中,老手常用提高温度的办法。

但个人认为应该不是绝对。
提高温度主要是可以提高鱼体的反应力和抗病力,增快鱼只的代谢。
但在高温环境下,多数细菌的生长也会较低温时旺盛,很难说利弊孰大。
因此,这里提的是恒温,而不是高温。
恒温后鱼体不需要消耗体能去适应昼夜的温差,可以集中能量抗病。
尤其是在春秋季节,早晚温差大,鱼只会因为水温的变化而消耗大量的体力。
二、换水
多数的鱼病是因为水质的变化造成的。
换水也是治疗多数鱼病的良方!同时换水也可以带走水中的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等微生物,减轻水体压力。
但换水要注意足量、缓慢、除氯、水温,有条件注意酸碱度、电解度等细节。
因为这时的鱼已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了!如果发生病鱼,具体换水量和换水频率要根据不同鱼种,不同疾病所决定,不可照搬照套。
当然有些鱼病是因为水质过新造成的,这时候大量换水反而适得其反。
三、打氧
这点很重要,水质恶化时,水中细菌含量高,微生物耗氧量较平时高出许多。
容易造成鱼只缺氧,降低鱼只的抗病力。
同时富氧的水也可以抑制不少厌氧菌的生长。
如果水中有加了药物,就更要加强打氧。
尤其是加高锰酸钾、甲醛等对鳃有刺激的药物时。
四、停过滤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过滤形成水流,造成鱼只体力消耗。
此外,生化过滤此时在做培养有害菌的工作!当然,停过滤后,需要加大换水量,人工清除缸内废物的工作。
五、停食
这要自己判断情况。
停食主要是因为鱼在患病时一般食欲会下降,这样可能形成残饵,破坏水质。
另外肠炎病通过停食后可以不药而愈。
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鱼只尚有食欲,还是应该少量喂食。
喂食量为平时一半左右。
这样可以增强病鱼的体力。
食物最好是颗粒饲料或是冻虫等对水质污染小的,尽量避免用汉堡喂食。
你看医院里,没说一生病就让病人不吃饭的吧,除非是一些特殊的消化系统疾病。
注意及时清除残饵。
六、隔离
看过非典的情况了吧。
鱼类的传染性疾病可不比非典差,死亡率不比非典低。
发现非典病人就要隔离治疗,病鱼也一样。
这是起到减少甚至切断传染源的作用。
病入膏肓的鱼干脆安乐死算了,一来减少鱼只本身的痛苦,二来节省医药费,三来又可以避免传染它鱼。
七、减少光线变化
有不少新鱼入缸后出现紧迫,继而发生轻度继发感染。
不少鱼友就狂下药,不定时开灯看看。
这样的强烈光线变化更是造成鱼只紧迫,抗病力下降。
因此,如果有病鱼存在,要尽量减少光线的变化,可参考繁殖时的做法,少打扰鱼。
可以点一盏2—5W左右的小灯,足以观察鱼只就够了。
八、耐心
这也算治疗?当然,起码是治疗原则中重要的一点。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鱼病都那么好治,那么快治,鱼店里那些鱼谁买啊。
我看有些鱼友,下药不到24小时,就喊无效。
接着就换药,或是加药,看不到1天,又再换药。
其实不该如此。
不论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都有一定的疗程。
一半来说24小时能看到好转,3天可见明显效果,1周才可能谈到治愈。
有些慢性疾病,可能治疗要用月来做周期。
所以耐心在治疗中很重要。
下一次说药物治疗的时候,还会在细谈谈药物的治疗周期问题。
九、分缸
这不是说把病鱼分缸,那是叫隔离。
是说因为养殖密度较大,平时水质正常时可能还顶的住,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就要减低养殖密度。
因为高密度养殖可能带来缺氧、传染、水质恶化加剧灯一系列问题。
分缸养殖,可以降低养殖密度,减少水体压力。
对疾病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