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常见疾病及预防
观赏鱼常见疾病及预防
我们通常都会说预防疾病一定要防范于未然,而预防观赏鱼疾病也是如此,当发现鱼儿发病事首先要清楚鱼儿发病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有效防止观赏鱼下次再患上同样的疾病。
一、观赏鱼发病的原因
1、水温、水质失宜

热带鱼对水的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水温的突然变动,温差超过5度以上,或水温长时期偏低或偏高,都会使鱼发病.水质也是一样,如果单位水体中载鱼量太多,使生存的生态环境相对变得恶劣,超过热带鱼适应的范围,便可能发病.如不及时换水,当鱼的排泄物、分秘物不断累积,二氧化碳和氨增多,微生物、藻类大量增长,就会令水质恶化,溶氧量降低,使鱼发病。
因此,保持均衡的温度和良好的水质是非常必要的。
2、饲喂不当
人工养鱼,全赖人工投饲,如果投喂的饲料营养成分不足,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或者不能定时定量,饥饱不匀,使鱼营养不良,体质虚弱而致病。
若是饲料霉败变质,更可能使鱼中毒致病。
3、操作不慎
在捞鱼的操作过程中,不慎碰伤鱼体,折断鱼鳍,或是鱼跳落于地上受伤,伤部极易感染。
此外,常刮食附着藻的鱼,吻部也易感染。
4、外部带入病原体
将外部病原体带入养鱼容器的途径很多,如由饵料、水草带入,病鱼用过又没消毒的工具,新购入鱼未经隔离观察就放入原来的鱼群等都能带入病原体。
二、预防措施
1、了解热带鱼对水质、水温的要求,使水温、水质符合饲养鱼的要求。
放养密度适当,勤排污、换水和清洗滤棉,换水时,新、老水的温差不要超过5度,昼夜温差大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水温过分升降。
2、保证饲料质量,要按照鱼的食性投饲,饲料要新鲜、清洁、适口,发霉变质的饲料不能喂鱼。
投喂要定时定量,不要随意多投、少投,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等情况,调整投饲量。
3、换水、捞鱼时要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
采用较大的捞网,捞网离水后即用手遮盖,防止鱼跳出。
换水时避免水流冲击鱼体。
4、在易发病的季节,容器、工具要经常消毒,用药后用清水洗净,消除残留药性。
或在容器中滴些亚甲基蓝液,使水呈浅蓝色,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新购进的鱼与原饲养的鱼混养前应先进行鱼体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液有3%食盐水或2至3PPM呋喃西林溶液、10PPM高锰酸钾溶液,任选一种,将鱼药浴5到10分钟。
药浴过程中如见鱼急游反常,应立即捞回原水中。
观赏鱼可以说是比较脆弱的动物,一旦离开水或是不能保证水的质量,观赏鱼很容易死亡或是生病,所以除了日常的养殖,预防观赏鱼疾病必不可少,希望大家有所重视。
怎样做好海水观赏鱼的运输
海水观赏鱼的运输,一般采用低密度塑料袋包装法,即用质地厚实的双层塑料袋包装后进行运输。
塑料袋的规格可根据鱼体的大小而定,一般40厘米×30厘米或30厘米×25厘米或35厘米×20厘米皆可,但还要视外包装的塑料箱或纸板箱的大小而定。
向塑料袋充水的操作是,先将水充进内层塑料袋后,再套上外层塑料袋,不要先将两层塑料袋套在一起后再充水,否则容易把水灌进两袋之间的夹层中去。

夹层中最好衬垫一层软而有韧性的纸,以防止鱼的尖硬鳍条刺破塑料袋而漏气、漏水。
因为防止漏气、漏水是运输鱼儿成败的关键,一旦出现破漏,就不能使鱼安全地运抵目的地。
然后,将鱼放入塑料袋,再将塑料袋放入塑料箱或纸板箱,在袋中充氧后扎紧袋口。
值得注意的是:
应该先将塑料袋放进外包装箱后再充氧、扎紧袋口,不能先充氧、扎紧袋口后再放进箱内,否则,十有八九会放不进去,这时只好把扎口松开,放掉一部分氧气,这样既浪费了氧气,又找了麻烦。
塑料袋中应放多少水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般应以水的深度恰能使鱼立起身自由游动为度。
若水充得过少,则鱼立不起身,只好侧卧,这会极大地影响鱼的成活率;
若水充得过多,不仅会增加重量,多花运费,更重要的是会缩小袋内的空间,减少氧气在塑料袋中的容量,满足不了长途运输对鱼供氧的需要,而降低鱼的成活率。
塑料袋袋口的结扎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要注意不能将两层塑料袋口一次性结扎,而应分作两次,应先用中等粗细的纤维绳在内袋离袋口10厘米左右处扎紧,再在离袋口约5厘米处扭转几下,折转袋口,再用绳扎紧,然后如上法将外层塑料袋也扎紧,才能保证运输途中不会漏水漏气,保证较高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