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生长周期多少
娃娃鱼生长周期多少
娃娃鱼生长周期是很长的,娃娃鱼属于卵生的,一般在30-40天之后孵出幼年娃娃鱼,需要3-5年才能达到性成熟。
娃娃鱼的自然性比约为1比
1,生殖方式属卵生,体外受精,8-9月为生殖旺季,受精卵经30-40天孵出稚鲵,一般2-3年完成变态,3-5年达到性成熟,但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大大缩短其生长周期,喂的越多长的越快。

雌鲵每年7-8月间产卵,卵产于岩石洞内,每尾产卵300枚以上,剩下的抚育任务就交给了雄鲵。
雄鲵把身体曲成半圆状,将卵围住,以免被水冲走或遭受敌害,直至2~3周后孵化出幼鲵,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雄鲵才肯离去。
大鲵的寿命在两栖动物中也是最长的,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能活130年之久。
娃娃鱼一年长多少斤?
以一条娃娃鱼计算,一年长1.5斤,二年长了3斤,3斤已成了成体鱼,如果是人工养殖可能一年就能长到3斤了。
娃娃鱼要养多长时间才能卖?
如果是人工养殖一年左右就可以卖了,如果是野山的一般都要生长3年左右。
娃娃鱼一般3斤左右才会卖。
娃娃鱼要多长时间才能长大?
15~40天后娃娃鱼可以自行寻找食物。
3年后成年。
一般寿命50至60年,有说能生存达80至100年。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取其叫声像婴儿啼哭;
日本大鲵俗称“大山椒鱼”,源于其身有山椒味道。
“娃娃鱼”是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
最近科学家研究:
娃娃鱼小时候用的是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
娃娃鱼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
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
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
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
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
娃娃鱼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
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
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娃娃鱼它的生性凶猛,食量也比较大。
娃娃鱼吃什么
成年的娃娃鱼可以吃的食物是有很多的,可以吃水性的昆虫,还可以吃水里面的鱼虾、蛇等食物。
娃娃鱼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
人工饲喂以天然饵料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类、虫类、肉类及鱼类、贝类等。
娃娃鱼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便进行突然袭击,因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
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
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
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
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
平时躲躲藏藏,喜欢把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的石子一样以躲避天敌。
娃娃鱼是肉食性动物,其天然饵料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为鱼、虾、蛙、贝、泥鳅、鸡鸭胚胎、羊肉、牛肉、兔肉、蚯蚓等,人工配合饲料可选用鳗鱼配合饲料,目前已研制成娃娃鱼人工配合饲料。
天然饵料饲养成体的饵料系数3.5~6.3。
人工配合饲料饲养成体的饵料系数为2.8~
3。
6,各地可根据当地饲料资源情况而决定投饵品种。
娃娃鱼的摄食量与摄食频率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和季节性变化,应该按照不同个体加以调整,每次投喂量相当于娃娃鱼体重的2~4%,冬季为4~7天投喂一次,春季为3~5天投喂一次,夏季为2~3天投喂一次,秋季为2~5天投喂一次。
水温是影响娃娃鱼摄食的重要因素,因为娃娃鱼是变温动物,随水温的高低,机体的生理代谢随之变化,一般在12℃以上摄食生长,以18~23℃时的摄食量最大,生长也最快,水温升至26℃以上,摄食量下降。
成年娃娃鱼它的体型是比较大的,而且食量也很大。